水土流失仍是黄河流域重要生态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1-11-18 15:21 X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9省区451个县级行政区,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规划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河流泥沙含量,加剧了群众贫困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分析这一区域宏观尺度的水土流失现状是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基于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笔者分析发现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主要呈现如下5个特点。
其一,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较大。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5.33万平方公里,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33.97%,高于全国平均值(28.15%)。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3.4万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69%,水土流失比例(36.57%)又高于规划区平均水平(33.97%),仍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规划区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生态环境脆弱、流域生态屏障功能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其二,水土流失区域分布相对集中。规划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腾格里—阴山北麓沙漠草原风沙区、黄河中游多沙区、湟水洮河黄土丘陵区和黄河源高地草原区。这些区域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27.29%,而水土流失面积比例高达54.47%。尤其黄河中游多沙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积抬高的根源。目前,规划区内的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仍分别有4.27万和99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亟待治理,是规划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最大、最难啃的硬骨头。
其三,土壤侵蚀类型多样。规划区内土壤侵蚀类型涵盖了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多种侵蚀类型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其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黄河中游多沙区和湟水洮河黄土丘陵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及气候等条件,是规划区内水力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并存。强烈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地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腾格里—阴山北麓沙漠草原风沙区是规划区风力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水蚀风蚀交错分布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规划区内冻融侵蚀类型面积较少,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青海省东部。
其四,高侵蚀强度区面积较大。规划区强烈及以上等级水土流失面积为6.4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4.26%,其中水力侵蚀强烈及以上等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为14.10%,高于全国同类平均值(11.16%)。黄河流域高侵蚀强度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其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面积占其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4.13%,占规划区同类面积的51.07%,规划区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面积占比依然较大。
其五,沙地、旱地(坡度6°以上)、天然牧草地和其他草地为水土流失重点发生地类。规划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7.72%、20.59%和17.87%。水土流失重点发生地类分别为旱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和沙地。其中,6°以上的旱地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占不同坡度等级耕地总面积的21.89%;产生水土流失的面积为2.61万平方公里,占不同坡度等级耕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90%,占6°以上旱地面积的75.73%,属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地类。因此,6°以上旱地为重点关注类型。
水土流失依然是规划区现阶段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规划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应以提高水土保持率、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建设“幸福河”为目标,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布局并精细配置各类治理措施,推动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绿色发展。
笔者建议,在河源区和河口三角洲区应实施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预防保护措施,提升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与生态质量;在黄土高原以北的风沙干旱草原及沙漠区,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施以人工干预,防止沙漠化的继续扩张;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科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旱作梯田、固沟保塬等防治措施,减少入黄泥沙;在下游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因滩施策,推进黄河口三角洲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李晶晶 张建国 作者单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日/周-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名剧《日出》开启街头常态化演出
-
海南各地积极防御台风“潭美”
最热文章
- 文明健康科普|挽救生命就是医学科普的意义 1
- 探秘地下宝藏丨纳米技术助力非常规油气开采 2
- 【医工融合大咖谈】医工融合新趋势:程和平院士探讨生命科学未来发展 3
- 【健康科普】科学减重,因人而异 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减重方式? 4
- 丰收有我丨在“半粒种子”里寻找丰收的“营养密码” 5
- 科学“新”声丨把大豆“优等生”送上餐桌 6
- 科学“新”声丨“植”此青绿,“保”卫丰收 7
- 【大国重器零距离】中国首条!走近高山上的激光通信“高速路” 8
- 科学报国正当时 | “90后”航天青年:我想上天看看 9
- 相约最美中轴线 | 跨越春夏秋冬,她在古建筑里话农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