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一场关于“科技,还是金融”的讨论拉开帷幕。作为近几年对传统生态冲击、变革最重要的力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传统商业逻辑和服务模式的冲击成为与会者最为关注的焦点。
话题热度高涨的背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领域投资热潮不减。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所联合京北投资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459起,完成融资的企业数为427家,融资金额约为901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5年度互联网金融投融资金额约为493亿元人民币,2016年度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规模增长达182%以上。
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新投了18个项目的京北投资是这个领域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其创始人兼总裁罗明雄在博鳌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底层技术获得投资的机会正在减少,场景化创新仍有机会。
看好技术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营报》:尽管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仍然非常火热,在你看来,这其中有没有新的变化?
罗明雄:2017年到现在,我们除了一个去年就定下的项目之外,到现在还没有投出去一个新的项目。当然,这期间我们也看了很多项目,但是发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早期的投资机会相对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中期或者中后期的项目。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启动基金规模更大的第三期基金募集,将互联网金融的投资战线适当往后端延伸。
当然,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应用,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产业可集合的创新点,比如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相关应用,以及购物、旅行、培训、保险等消费金融领域。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现在什么样的项目算好项目?
罗明雄:目前更多看技术应用是不是能够真正改善原来行业或者产业的效率。当然,从投资回报角度来看,能赚钱、尤其是赚大钱的项目肯定就是好项目。
那么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区块链领域,从2016年初就开始特别热,大量创新公司层出不穷,我们也看了不少公司,但是出手很少。我个人是这么理解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机会——不管公链、私链还是联盟链,其底层技术架构就相当于是手机的操作系统,全球范围内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就如同现在数十亿部手机也仅仅几种操作系统,都是巨头。因此从事底层技术架构的公司要么是巨头,要么能成长为巨头,要么有被巨头收购的潜质;但是很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有些类似手机上的APP,将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那么这个领域就还有不少投资机会。
《中国经营报》: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还有吗?
罗明雄:金融聚合型应用,尤其是金融科技跟传统产业的结合是一个可能出现创新机会之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能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中间去创造新的中介,把原来的一些不可能的服务转化为可能的服务,这是创新的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2016年网贷业务拿到了最多的投资,但是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投融资案例数占比从2015年度的4.88%上升至2016年度的10.89%,仅次于已经比较成熟的网贷和理财领域。
从保险来看,机会主要来自于应用场景的挖掘和改造。
《中国经营报》:对项目团队有什么要求?
罗明雄:最好团队里有对传统行业特别熟悉的人,而且这个人要做一把手,懂金融,可以做联合创始人。
政策不确定性是外部风险
《中国经营报》:作为互联网金融投资机构,从2016年开始逐步收紧的监管环境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罗明雄:2016年是监管元年,从政策层面进入到“良币驱逐劣币”阶段,行业环境转向规范是件好事。但是短期看,还是影响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心态,大量的投资者更关注已经融过资的项目,更愿意跟投。
而在一些领域,悬而未决的监管方向也增加了某些领域的投资难度。以股权众筹为例,2014~2015年,众筹平台的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是股权众筹很多相关法律文件依然处于缺失状态。股权众筹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导致股权众筹行业在工商登记、产品与模式创新、运营等方面受到了制约。
监管层一方面要维持市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创新,我们最关注的是,在适度监管和过度监管之间,监管层如何拿捏这个“度”。
《中国经营报》:监管层关注的核心还是风险控制,监管政策“度”的掌握还是为了维持市场秩序。对此,你怎么看?
罗明雄:在我看来,与其进行投资者教育,不如对从业者进行教育。目前国内投资者并不成熟,普遍还在追求短期回报。而且,投资人是不特定投资人群,很难有合适的方式对14亿人进行金融知识培训。只要从业者里出现“坏人”,就很容易引发各种违法行为。所以加强从业者教育,设立一定的从业门槛,通过注册制或者备案制都是很有必要的,我从2013年就一直呼吁政府尽快启动适度监管,从登记制到备案制、牌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