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以三方支付服务为主的锐融科技(833373.OC)发布2016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21万元,同比下滑42.33%;净利润138.43万元,同比下滑88.16%;2016年毛利率为47.2%,较2015年减少了24.67%。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暂停发放。
锐融科技CEO闵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停发牌照对公司业绩的确是利空,公司客户相对会减少。不过2016年属于锐融科技调整的一年,修复整个增长曲线,才能保持公司稳健成熟地发展。
目前来看,锐融科技希望能借“金融科技”之力,重新找回新的利润增长点。
“内忧外患”
根据锐融科技公告显示,锐融科技主要产品包括第三方支付系统(互联网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银行卡收单系统、综合预付费卡系统、移动智能收单系统、跨境支付系统、聚合支付系统等)、泛金融产品(网络借贷平台、小额贷款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综合客户端、手机银行系统、物业服务平台)和征信平台。
作为一家以三方支付为主的IT服务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暂停发放,是锐融科技利润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对此,闵刚对记者表示,停发牌照对公司业绩的确是利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原来很多想申请牌照的公司因为牌照停发而退出,对于客户数量有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因为看到了政策风险,为了节省自己的投入,在回款方面也比原来要困难一些。
“对我们来讲,开源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也确实是我们去年很大的一个问题,也是利润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停发牌照从数量上对我们构成了压力。但是反过来,支付牌照现在动辄上亿元,这从另外一个层面印证了这还是有刚性需求,我们也还是有市场空间的。”闵刚称。
根据比达咨询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
而据本报此前报道,一张包含各项业务许可的“全牌照”报价可上10亿元,互联网支付牌照3亿元起,全国收单牌照报价5亿元,地区收单牌照也达到2亿~3亿元。
闵刚表示,现在能够收购牌照的客户都是有背景、有资金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软件服务就成为了对公司如今更高的要求。
不过,对于锐融科技来说,除了利润大幅下降之外,高管的频繁离职也使得公司颇为“动荡”。
“公司成立已经五年,在人的心理层面是一个特殊阶段。我们去年的任务就是打造团队、修复整个增长曲线,这样才能保持公司稳健成熟地发展。”闵刚对记者回应表示,“对我来说,目前公司最大的困难也来自于职业化。目前我们的战略还是很清晰的,但是要把握住很多好机会,需要团队的力量。我觉得过去我们一直做得不够好。所以去年我们开始的打造职业化之路,构建职业经理。让公司的经营管理专业化,这样能够支撑公司再上一个台阶的。”
根据锐融科技的年报显示,其营业成本年度内增加了8.22%,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所致。
搭上“金融科技”
停发牌照的利空,加之高管团队的频繁离职,锐融科技如何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显得极其重要。
对于接下来的盈利点,锐融科技将市场分为了三部分。第一就是以往的第三方支付业务。
“我们的老客户有不断滚动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比如合规性改造和技术升级等,还有业务创新方面的需求,这方面是我们的常规业务。”闵刚表示。
另外,锐融科技有两个“发力点”,一是海外市场,二是实现对新行业的覆盖。“金融科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助力。
近年来,“金融科技”强势崛起,科技逐步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渐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新动力。根据新华社瞭望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已经进入到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区块链等对于数据、技术创新的2.0阶段。
在闵刚看来,金融主要分两大类:实体金融和虚拟金融。金融科技里面,有相当大的领域都是在后者,比如智能投顾、智能学习相关的。锐融科技的定位其实更多是在产业金融。
作为技术服务方,锐融科技之前做的主要是支付系统。相比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系统外,锐融科技服务的客户更加垂直。“比如我有客户做大宗交易的,这个支付的特点是频率低,额度大,风险关注得更多一些,支付系统也要分为付定金、分阶段付款等步骤,这里面支付的场景跟传统的场景有很多不同,我们需要打造专门的业务系统。”闵刚对记者举例称。
而在这些持有支付牌照的客户之外,锐融科技需要开拓更多的“产业线”。据了解,目前,锐融科技非金融客户占到八成,而在这八成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有30%左右。
“我希望我们用金融科技这一项能力,对接不同的产业,能让这个产业提升更好的运营效率,反过来,有些产业可以往外拓展,让它具备金融变现的能力。”闵刚表示。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锐融科技一向是为非金融机构来做金融相关的技术与软件服务,开拓产业的方向没问题,但关键是要在技术的个性化和普世性之间做平衡。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特点,处于商业考虑,既不能完全个性化,也要针对行业特性满足需求,这需要更多的平衡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