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之路——中国壁画艺术展”正在杭州西湖之畔的浙江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团队展示了开化寺壁画1比1高清扫描数据成果以及依托这一数据成果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
在当地支持下,这项研究于2018年正式启动。团队带头人是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王赞教授。他说,开化寺原名“清凉寺”,壁画因此可称《清凉图》。它大约在1096年绘制完成,是唐宋人物绘画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此前已有学者发现了壁画上的“郭发”留名,今年,王赞团队在对壁画作数字化测量时又发现了“王大然”的字样,他们推测,郭、王等人就是《清凉图》的作者。王赞说,民间画师在《清凉图》上描绘宫廷生活,而同时代的宫廷画师张择端则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民间生活,两幅画堪称“绝代双清”。
在今年的数字化测量中,研究团队还在壁画上发现了宋人留下的放稿定位线。王赞说,南朝画家谢赫提出了著名的“六法”,其中包括“转移模写”,而“网格定位法”就以这一法则为基础,它是中国古代壁画走向成熟、规范和经典的重要标志。
展览同时展出了中国美院团队对山西高平铁佛寺、甘肃肃南金塔寺的数据采集研究成果。王赞认为,中国古代绘画在宋代以后分为以文人绘画为代表的“水墨画”和以壁画为代表的“丹青绘”两种风格,后者的艺术价值长期被低估,“数字化技术不但能助力古代壁画保护,而且能更好地推动学术研究。”
展览还展出了60余件当代壁画作品。在同步举行的第五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上,国内50余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传统壁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座高峰,中国壁画应当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