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已为人类社会带来突破性改变。马云曾预言,人工智能在未来将取代医生。预言能否成真?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医疗行业?新技术是解放医生还是解雇医生?近日举行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0周年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番热议。
人工智能思维与数学理论结合
医疗行业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前,已在大数据时代探索数年。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许剑民介绍,大数据的应用,为实现精准医学带来指导。利用大数据实现个体治疗,中山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团队有较好实践:基于2000年至2017年近万名直肠癌患者数据,医院建立了数据库,同时实现设计和相关信息共享;利用数据库,医生可实现后续自动检索、自动分析;团队还针对3000余例肠癌肝转移治疗,建立了“预后模型”指导更精准治疗,相关成果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孔德兴说,人工智能的思维与数学理论完美结合,可为医疗技术革命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可进一步提取有价值成分“反哺”临床。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在他看来,两点不可或缺,首先是数学模型,其次是高性能算法。
以甲状腺癌为例,通过技术人员扫描数据、导入系统,系统可给出精准判断,目前市面上的单机版判断准确率可达95%。相关试验发现,针对肿瘤进行采图判断,医生平均采图判断准确率为64%,机器人可达85.7%。可否利用人工智能,将医生从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不过,专家表示,在应用过程中,政府及医疗机构研发人员都应考虑到数据合法合规性、样本数量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和法律责任,以此才能让人工智能发挥更有效作用。
可解决当前医改中的若干痛点
医疗资源向来是稀缺宝贵资源,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更大的价值?上海医改办副主任许速举例:美国影像数据年增长率为63.1%,但放射科医生仅增长了22.2%,增长比为2.9倍;在中国,影像数据年增长率为30%,放射科医生仅增长4.1%,增长比为7倍。两者相比较,反映出美国拥有人工智能的经济学价值。
许速认为,人工智能从人工生态链来看可分为“云”和“端”两个方面。云,大量聚集数据,端则通过交互,实现存储和利用。云端可解决当前医改中的若干痛点。例如,当前社区是医疗改革中的重点,但囿于社区医生人力不足,许多设想无法落地。数据显示,上海家庭医生占医生总体人数仅10%,英国该比例为50%,美国为60%,人工智能可在人力资源匮乏的社区扮演重要角色。
认知医疗引领人工智能成趋势
人工智能从数据分析到认知医疗,已在技术革命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介绍,认知医疗引领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尖端医疗发展的趋势。例如,在伦敦注册的BabylonHealth,是虚拟健康管理助理,它可以通过语言识别回复用户健康管理等诸多问题。在影像学界,人工智能已可判断到0.01%的微小骨折,这是人眼无法识别的范畴。专家认为,不久的将来,肺部微小结节也可通过人工智能来识别。在我国,人工智能iCarbonX已可通过人体口腔、肠道、皮肤的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对人体进行数据分析,推测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专家们普遍认同,人工智能在个体化基因测序领域已凸显优势,今后通过大量人群知识库建立诊断模型,最终形成基因疾病预测,实现个体化精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