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科技“下沉”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青海,基层科技力量缺乏、科技管理力量薄弱,如何让农牧民从“输血”变“造血”,推动科技与需求的全方位耦合,这一高原省份在创新中探索。

  2月23日,青海省正式启动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此举意味着,科技特派员团队将与乡村企业、合作社“一对一”结合,打造以实用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及产业化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一批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小院”将成为青海乡村产业振兴的“智囊”和科技创新创业的先遣队。

  人才下沉,带领农牧民一起赚

  从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到“科技特派团”带领乡亲致富,青海省正在实现科技创新要素与乡村产业“零距离”对接。

  “互助八眉猪”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特有猪种,2009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域商标认证,养殖经济收入占到全县畜牧业收入的60%,是当地农牧民眼中的“致富猪”、青海畜牧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几年间,以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国芳为核心的青海省地方猪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团队开展了本品种选育工作,组建藏香猪核心群,使群体生长及繁殖性能明显提高,通过“科研+公司+农户”的形式向周边农牧民辐射推广良种藏香猪仔猪。

  近年来,他们结合青海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三区”人才服务,对接互助县八眉猪原种育繁场,梳理八眉猪群体遗传结构,为八眉猪保种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

  “围绕青海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青海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我们积极开展科研实践,结合青海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实施目标,通过品种选育、杂交育种、饲养管理等技术示范培训,着眼于藏香猪、八眉猪提质增效,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带动农户增收,成效明显。”吴国芳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先扶贫、后扶智,互助县以藏香猪、八眉猪作为乡村振兴的长效“抓手”,这仅是青海省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缩影之一。

  青海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洁渊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2021年,青海省制定《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系统推进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意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同时,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优化特色产业链,推进创新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聚合,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差异化、多元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省支持鼓励“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管理,通过成果转让等方式领办、协办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推进电商等“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营造一起干、一起赚、一起担的创新创业环境。

  新型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便可向农业科技专家线上“问诊”、视频咨询及现场“坐诊”。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中心组建的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106名青海省内外农业领域科技人才为西宁农畜企业针对性地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涉农企业提出需求、专家解决难题,再由专项资金拨付专家服务费的全新模式,为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样本。这一模式,将专家所长与企业所需精准对接,旨在助推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打造高原冷凉蔬菜及特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强化农牧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支撑作用。

  王洁渊介绍,今年,青海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联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并支持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内基层科研推广单位围绕“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与县(市、区)政府、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等共建集农牧业综合服务、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基地,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根据《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安排,到2025年,青海将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实现国定、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

返回顶部
跳到底部

Copyright 2011-2024 南京追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31119号-6 乌徒帮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open开发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