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立“慧停车”无人值守停车场解决停车困境
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是青岛市市南区下属的事业单位,但与普通的事业单位相比,它又显得有些特殊,研究所既无编制、也无级别、更没有经费。而就是这家“三无”单位,成立三年来,让11个“实验室项目”直接进入“面向市场”的孵化攻坚阶段,让一批优秀的项目得到了产业化。
多方协同,解决技术源头供给难题
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源头供给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参与度低,科技成果与市场匹配度不高,以及资金缺乏等,一直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题。为此,市南区通过探索研发机构新模式,打通产业技术研发和熟化、先进科研平台建设、产业孵化和服务、资本投资等各环节,构建起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体系,快速、有效地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区域发展动力。
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立足建设国内水下智能导航与控制及相关领域前沿的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科技和装备高端领域的产业转化平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航空618所、航天三院33所等均有合作。所内项目科研团队皆由国内相关项目研究院所的博士科研团队组成,科学家团队均为国家水下领域高级专家、国家863专家,多年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及装备研发,尤其在水下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技术积淀深厚。研究所目前共有研发人员30余人,同时还与8家科研单位保持紧密互动,团队包含1名院士,6名长江学者,研究所联合各院校建设智能导航与控制联合实验室,总投资约2.5亿元。而这些“天然优势”,让研究所在技术源头供给上更加顺畅。
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立足市南区经济发展需求,在科研技术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转移转化上更加具有针对性,成立的相关项目公司直接落地市南,通过孵化加速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研究所目前依托研究项目成立的山东北溟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慧海鲲鹏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在市南区注册,现已入驻海洋共同体孵化器进行孵化了。”所长常仁杰介绍道。
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星期一,常仁杰就坐上了出差的航班,这次出差的任务很重,不仅要针对新研发的项目与资本方进行接触,还要为水下物联网通信装备项目建设生产基地与科学家、合作方进行沟通。
与普通研究所不同,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最大特色就是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所立足国家路线和市场需求,以专家及科研队伍为后盾,在项目筛选期,成立专家委员会,定期举行实验成果检验评审会,邀请科研专家、资本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参加,对实验室以及公司相关科研成果进行评估与审议,论证成果的先进性和产业化前景,挑选真正具有领先性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而资本的参与,更能从市场角度出发筛选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成果,缩短了募集资本的时间,让技术成果、团队和资本同时落地,加速成果转移转化。除此之外,为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针对经评估可转化的成果,研究所协助其落地项目公司,并给予项目科研人员股权和收益激励。
坚持应用思维,加快项目产业化
为了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研究所坚持应用思维,利用市南区优质的科研孵化生态,积极加快项目的产业化。
当前,依托研究所参与研发的水下物联网通信装备项目成立的山东北溟科技有限公司,实缴资本金1100万元,于2020年完成两套实验室样机及两套产品样机,并完成关键部件与系统的多次湖试和海试,预计2022年完成中试并承接国家订单,目前项目装备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专项,预计2021年底前完成一轮融资5000万元。
依托海上巡检无人机项目于2021年1月成立山东慧海鲲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首轮融资,与国内多家院所达成联合研发、设计、生产合作意向,预计最快今年就能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在2020年获得山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同时,获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分中心。在导航安全通用标准训练平台项目参加蓝贝创业大赛获得青岛赛区第二名的名次。
“对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的建设探索,为我们在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开辟了新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连接融合,加快构建从源头到产业化生产线的全链条体系,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从‘书架’走到‘货架’,尽快‘变现’,形成现实生产力。”市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滕媛)
(图文及数据来源:青岛市市南区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