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控制氨气排放有利于PM2.5污染防治

  11月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员谷保静联合国际团队,首次分析了氨气和氮氧化物在全球PM2.5污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健康效应,并结合模型分析控制氮排放来减缓PM2.5污染健康效应的路径和成本,对比发现,氨气减排比氮氧化物减排更有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大气中的活性氮主要包括氨气和氮氧化物两类,而这两者就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氮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各国气候条件、人口密度等影响,有较强的区域性,亟需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氮排放带来的健康影响,为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氮素管理控制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氨气与氮氧化物、硫等元素反应产生PM2.5。研究团队供图

  谷保静团队的研究表明,氨在PM2.5的影响力是被低估的。“过去在计算污染物的重要性时常常使用质量占比的角度去分析,这让质量只占PM2.5总质量不足10%的氨被严重忽视。为此,我们以化学反应的摩尔占比来重新考虑问题。通过数据模型,发现当氮素排放为0,不参加所有化学反应时,PM2.5会下降约40%。”

  氨和氮氧化物在全球PM2.5污染形成中的贡献。研究团队供图

  谷保静认为,在现有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基础上,加大对氨排放的控制,对缓解PM2.5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可引导空气治理从城市为主转为城乡协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推动种植业的规模化以促进优化施肥,这样估计能够减少三分之一的化肥使用量和一半左右的氨排放;另一方面要在养殖场周边配套农田,以便有机肥能直接使用于农田,避免堆积后氨排放到空气中。”

返回顶部
跳到底部

Copyright 2011-2024 南京追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31119号-6 乌徒帮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open开发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