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2018年,汽车行业有个明显的现象——不管是传统车企也好,造车新势力也罢,多数企业都在筹钱。在这过程中,围绕“资本”二字,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宫斗剧”——为资本与合作伙伴撕破脸的“贾许斗”、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的“上市斗”、难退押金而深陷危机的“共享汽车与用户斗”等等,串联起来大概就是汽车版《延禧攻略》。
总之,说2018年是为资本而战的一年并不为过。毕竟在车市下行的压力下,传统车企利润越来越薄不说,还得拿出更多的资金去支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转型,因为不转型就只能等着挨饿或者被吃掉。造车新势力更不必说,没钱哪有未来?所以,为资本而斗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看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资本背后的逻辑、趋势和思考才更值得关注。以下是2018年围绕资本展开的七大关键词,事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逻辑?
关键词一:垫付补贴“上百亿”
讲真,别看北汽新能源2018年前11个月累计销售新能源车12.84万辆,同比大增53%,在行业内处于销量领跑者地位。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光鲜数据背后却是垫付高额补贴款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在2018年广州车展上对媒体们说,“现在,国补和地补都需要企业先行垫付,这就意味着北汽新能源一年垫付的金额高达上百亿元以上。”
这不是个例。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比亚迪、江淮等其他传统车企身上,造车新势力也是如此。不久前,江淮汽车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汪光玉向媒体表示,“2017年的国补兑现文件上周已经到省里,正在对接中。”2017年的补贴款还未到账,2018还有多远?
卖的越多,垫付的就越多。传统车企或许还能勉强维持,至少有的企业背后有集团作靠山,或者也没全都指着新能源赚钱,还有燃油车在支撑,但造车新势力就不一样了,原本资金就紧张,加之正处在冲销量阶段,垫付补贴无疑是雪上加霜。
车企经营压力大,经销商当然也不会好过。2018年11月,有媒体报道,多名车主在某新能源4S店内购买了新能源汽车,但车迟迟提不出来,原因是“店方资金链出现问题,车辆抵押给了银行。”
当然,补贴发放迟缓另有原因,2016年新能源汽车集体“骗补”风波过后,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发放更加严格和谨慎。2019年免不了还是得企业先垫付补贴,但问题是,没补贴就活不下去了?被补贴勒住喉咙的现象是时候也该有所改变,否则2020年补贴如果真的完全退出市场,企业该怎么生存?2019年是过渡期,去补贴以及找准对策迫在眉睫。
关键词二:200亿造车“入场券”
200亿人民币到底是不是造车的“入场券”,2018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尚未完全揭晓。
200亿的梗最先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口中说出,他说:“新创企业要想造车,至少需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准备,否则别想造好。”后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都表达了200亿是保证新车上市的资金门槛的观点。
这几家企业是新势力中融资规模和造车进展都比较靠前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蔚来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50亿元,小鹏汽车也已完成124亿元融资,据报道,威马融资规模已经接近200亿元,其中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后,目前蔚来的第1万辆新车已经下线等待交付冲刺;12月12日,24辆小鹏G3在上市发布会现场交付车主,并计划在2019年春节后大规模交付;威马在11月上旬已经完成2000辆新车下线,计划2018年交付1万辆,但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万辆可能推迟到2019年1月份。
新车的上市交付意味着造车新势力真正从“PPT阶段” 迈向了“正规军”的入门阶段,但这还只是前进的一小步。2019年,随着新车的大规模交付,造车新势力还将面临生产、研发、扩大销售网络布局等各个方面的资金压力,长时间的亏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目前来看,200亿即便能进入造车的大门,但要想长期稳定活下去,还是需要不断地投入,直至盈亏平衡,销售额足够支撑所有的投入,而决胜的根本还是产品力和服务能力。
这还只是融资规模比较大,进展相对较快的部分新势力,事实上,目前还有不少新势力处在资金储备有限,或者苦于寻找资本的阶段。对这些企业来说,2019年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关键词三:地产商的“100亿”
有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包括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恒大集团、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房企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但可能远不止这些,光是恒大健康投资法拉第未来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关键是,地产商涉足汽车产业链,似乎并不是很顺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恒大健康间接入股法拉第未来(FF)。从2018年6月25日间接收购,到10月7日恒大健康与FF因为资本和控制权的问题对簿公堂,二者的合作关系走向瓦解,在2019年1月3日,以分家而告终。
其他地产商入局新能源产业链的操作也各有隐忧。比如,2018年7月30日,万通地产拟以总价款约31.7亿元收购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78.284%股权,但不到半年时间,12月17日,万通地产就发布消息称,决定终止本次收购。再比如,宝能战略投资观致也承受着观致亏损、高管离职、经销商维权等困扰。
为何地产商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又为何进展不顺?先说第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不只是体现在产销双增的数字上,由此带来的政策红利、投资前景、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甚至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令资本向往,嗅觉敏锐的地产投资商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造车、建智慧小镇也好,拿地也罢,总之会有一些商机。
又为何进展不顺?综合一些案例来看,一来,地产商与新能源相关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多都是初次尝试,在相关合作条款上或许未达成全面的共识;二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瞬息万变,也是这种合作不顺的另一大原因。2019年,是否还会有更多地产商入局很难预测,但是经过2018年的“前车之鉴”,2019年大概会相对冷静。
关键词四:上市的代价
2018年,两家车企上市备受关注:9月12日,蔚来汽车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紧接着的9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借北京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壳”正式登陆中国A股。
对一个处在成长初期的车企来说,上市有诸多益处,比如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便于融资等等。但代价是,要将企业的营收、亏损等数据公开化,甚至要做好被看空以及对股价涨跌剧烈波动的预期。已经上市8年的特斯拉一度因为被看空和严重受到上市影响而想要退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坦言,作为股市历史上被做空最严重的股票,上市意味着给大量投机者可能进攻公司的机会。所以,上市也有一定的风险。
蔚来汽车的上市在当时被媒体解读为“流血上市”。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的上半年,蔚来汽车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50.21亿元和33.25亿元。收入方面,2018年上半年,蔚来汽车的销售收入仅为4439.9万元,总收入4599.1万元。相比于庞大的亏损,收入就显得微不足道。此外,在当时受争议的还有蔚来汽车的交付问题。
而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在上市当天就遭遇“两连跌”。两次停牌后,市值蒸发186亿元。对此,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表示,600733是多年来仅剩的两支未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之一,借壳重组的历史因素导致股价不能反映价值。以散户居多的600733在停牌两年后,部分投资者在有收益的情况下急于出手。也有媒体分析了北汽新能源的所处形势,在高销量的背后,是车型较为单一化的销售拉动,以及严重依赖补贴的现实问题。
无论是蔚来还是北汽新能源,选择上市一定是基于某种诉求的推动,特别是对融资的高度诉求,但上市带来的是各项数据的公开化。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来自资本市场的看好或者看衰,以及由此带来的股价波动,则要看其自身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