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肉搏下 性价比还是汽车销量王牌?

  [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业内众所周知,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迎来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进入2019年,这种不太乐观的趋势仍未止跌,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比眼前的不乐观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的不确定。合资股比逐步放开、允许外商在华独资建厂等一系列开放政策,给外资车企提供更好机遇的同时,也给自家车企带来了更多压力。

  措手不及的改变与未来趋势的未知,让不少车企陷入慌乱——继续深耕低端,还是拔高一下向高端转型?当下,该如何基于原有品牌的调性,对产品作出调整,才能适应新的时代?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汽车市场变化下,车企的众生相,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找准产品的策略,爱卡汽车近日对话了So.Car汽车数据工场创始人、CEO张晓亮。

  作为专注汽车行业咨询工作15年的“观察者”,张晓亮从购车轮次变化、品牌层级等多方面,谈及了他对今天车市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贴身肉搏竞争下,比拼“性价比”已经OUT了!

  与张晓亮的对话以一条朋友圈为开场。

  5月20日早上,他在其朋友圈这样写道:今后车企95%以上的销量将是红海市场贴身肉搏中拼杀出来的。越是这样,产品战略越不能盯着眼前那几个竞品去盘算性价比。

  对此,他向笔者解释称,从十几年前汽车市场大面积空白,到现在有上千种车型可选,车企也由产品规模增长期进入到空白市场的逐渐饱和期。“这就意味着,下一阶段市场肯定会进入到贴身肉搏的竞争状态。”张晓亮认为,“要想在这种状态下生存下去,就需要学会贴身肉搏的作战方式。”

  在他看来,车企的作战主力应该由销售端转移到产品端,由“性价比”转移到“产品定位”上来。他说,“销售端可以通过性价比来吸引用户,但产品端就不能只关注性价比,而首先要考虑产品要定位在哪一层级,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竞争力。”

  打个比方,轴距2.7m的SUV市场普遍定价为15万元以上,而如果做到10万元,则是考虑性价比因素。但是,当这一市场逐渐饱和的时候,车企的关注点应放在,怎么将10万元级别的SUV做得更好。

  “对车企来说,并非每个阶段都应该以规模优先,而应该以品牌、产品组合需要达成的整体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

  张晓亮认为,“表面上看,大家都说市场状况不好,销量下滑、很多车企不景气,好像与消费升级背道而驰,但从购车轮次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消费升级的表现。”

  购车轮次如何影响购车需求?

  张晓亮分析道,以往车市的主力由刚刚具备购车能力的用户驱动,典型的是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逐层开发的过程,但如今,这种快速普及的过程基本已经走完。换言之,每年会有上千万人集中释放出购买力的过程基本已告一段落。具体表现为,去年,市场增换购人群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50%。“这就意味着,下一步市场最主要的购买主力将来自以前有车,现在要换车的人群。”

  具体到城市来看,他举例称,北京地区很多人已经轮到第三次、第四次购车,越往二、三、四线城市,首次购车的人群比例越高。此外,当第二轮次购车时,一线城市换车周期相对较短,越向小的城市,换车周期越长。“在北京,一款车可能开4-5年就会换掉,而很多小城市,基本上这一周期为8-10年左右。”他说。

  “这就导致了市场总量在下降,但是随着消费升级,用户换车预算在增加,对产品的要求和判别能力也在提升。”张晓亮总结道:

  “中国是一个学习型市场,第一轮购车时,很多消费者不懂车,预算也不足,在配置等方面做出妥协性选择;当第二轮购车时,消费者有了更多预算,但购车有很多用力过猛的需求,比如,真皮座椅、全景天窗等,希望一款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第三、第四轮次购车时,消费需求开始回归理性,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

  低端车市场萎缩  中、高端车才有出路?

  从去年开始,低端车市场逐渐被中高端车型挤压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中汽协有分析指出,“随着消费者首次购车比例逐渐下降,低端乘用车产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各细分领域产品逐步向高端化发展,中等排量、中高端轿车、SUV等产品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此前表示:“未来中国市场上,20万-30万价格区间的豪华品牌入门车型销量增长空间最大。”

  低端车市场为何日渐萎缩?在张晓亮看来,在市场起步阶段,中国传统汽车品牌大多以低端产品切入市场,进而延伸出两种路线。一种是,由低端品牌逐渐向高端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溢价能力,比如上汽、吉利等。

  另一种是,通过低端车降价来刺激需求,最后,产品越做越低端。张晓亮表示,“如果产品规划阶段只盯着性价比来做低端市场,那么品牌会越做越差,不利于再向高端转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实际上,走这种路线的车企现在普遍比较糟糕。”

  他认为,低端车销量之所以越来越不景气,未必与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有关。比如,“五菱、宝骏的车做得也可以,但就是因为产品过于低端了。”

  “过于低端的产品实际上是为了市场在普及进程中的基础需求准备的,但是,在市场消费升级时,做减法去铺量,像做普及型市场采取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如果这种节奏没有踏准,正好是被消费升级第一个冲击到的,同时还有这个层级的品牌。”

  那么,中、高端车才是未来的出路?张晓亮建议,车企至少要跟上高端车发展的节奏。“并不是说要做到很高端,比如,今天的天花板是15万元,那么向上探3万元,逐步打破天花板,来一步一步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

  编辑点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节奏快、变化大,对车企来说,如果还按照产品普及阶段的策略来应对今天快速发展的市场,则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优先被淘汰出局。

返回顶部
跳到底部

Copyright 2011-2024 南京追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31119号-6 乌徒帮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open开发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