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60亿美元,“独角兽”柔宇科技为何放弃美国上市?

近日,新经济行业数据机构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评选出国内前20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在蚂蚁金服、字节跳动、阿里云等一众熟悉面孔之后,OLED柔性屏制造商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榜单,并列第12名。

今年初,柔宇科技在美国提交了IPO申请,拟筹资10亿美元。但据最新消息,该公司正考虑放弃在美上市的计划,改为在中国市场上市。

今年6月底,柔宇的公司名称也由“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体从“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与外国投资者合资,未上市)”。

因为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具备在国内上市的资格,柔宇此举被看作到A股科创板或创业板IPO的前奏。

融资上高歌猛进的“独角兽”

因生产出全球首台商用可折叠手机而名声大噪的柔宇科技,是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在2012年创立的。产品主攻全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其中一个应用就是让手机屏幕可以折叠起来放进口袋。

由于技术的独创性,柔宇科技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2013年,也就是成立第二年,公司获得B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投资者包括IDG资本。

 2014年发布第一代柔性屏幕后,柔宇更是连续完成多轮融资,资方阵容相当豪华:

2015年8月的C轮融资,中信资本、浦发银行等加入,总投资额达到11亿元;

2016年11月启动的C+轮融资,投资额5亿元;

2017年9月的D轮融资,柔宇与中信银行、农行、工行、中行、平安银行签约,合计得到8亿美元;

2018年,公司又完成E轮和E+轮融资,李嘉诚旗下香港尚乘集团,招商银行等战略入股,公司估值达50亿美元;

据媒体披露,2019年第四季度柔宇完成了3亿美元的F轮融资,估值达到了60亿美元。

截止目前,其出资方包括各大银行,以及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等多家明星机构,出资方近40家。

据柔宇公司介绍,目前它在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员工2000余人,其中六成是研发团队,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数达3000多项。 自带科技光环,风投积极站台,市场估值又高,柔宇似乎占尽了优势。

不过,外界对这家公司一直存有质疑,因为从未见公司有大批量产品落地,似乎只是在“卖概念”。

看不到量产的“独家秘笈”

全球第一款可折叠智能手机的样机,实际是韩国三星公司于2011年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比柔宇启动运营还要早一年。

2018年10月,柔宇在成立6年后宣布全球首款商用可折叠手机柔派(FlexPai)实现量产。

不过,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的柔派折叠屏手机可谓少之又少。天猫旗舰店上,柔宇的折叠屏手机月销仅有二三百台,市场乐观估计称其充其量卖出千余部。 今年3月,柔宇通过线上发布会推出第三代柔性屏,称新产品在弯折次数、可靠性、亮度、响应速度、对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公司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柔派2”也将于第二季度上市。

可如今二季度已过,我们在柔宇官网上却找不到这款手机的影子。

算下来,柔宇一二代手机的发布间隔超过了20个月,比手机8-12个月的通常更新周期长很多。而且同样是生产折叠手机,三星、华为等大厂的一、二代间隔都不超过12个月。 2016年,柔宇在深圳启动第一条大规模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总投资17亿美金(约110亿元人民币),2018年6月投产,满产规模为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

在一些行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投产规模相比国内的屏幕生产商京东方差距还很大,而且面板业是重资本行业,怀疑110亿元似乎很难建造出生产线。

此外,有媒体还质疑柔宇所谓的六代全柔性屏,只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产线。

全球研发柔性屏的主流屏幕厂商,如三星、京东方、TCL等,普遍采用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则选择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按照刘自鸿的介绍,该技术不采用硅材料,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小基材和薄膜的热胀冷缩,提高良品率。 技术虽然先进,可是三星、华为或其他使用过柔性屏的主流手机厂商(中兴除外)都没有跟柔宇合作。

这一独家技术只能在柔宇自家手机上消化,难成主流产品,这就极大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长和技术的更新迭代,无法用产品给企业“输血”。

当然,柔宇也在开发汽车市场的应用,与丰田、标致、广汽等品牌合作,并生产柔性屏时尚上衣、RoWrite智能手写本、Moon 3D移动影院、Royole-X智能移动影院等toC产品,展示了一些多场景下的电子产品。

但这些产品也大多停留在概念范畴,离量产尚远。

全柔性屏风口仍在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面板行业,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仅是一个方面,量产的进度同样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是获得高融资的关键,也是需要向二级市场证明的东西。但量产所需的资金、时间和技术成本高,对企业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一个科创项目,融资轮数越多,到后面金额越大,风投就越谨慎,能投它的玩家就越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面板行业尤其如此。对急需实现量产的柔宇而言,上市几乎是必然选择。 近两年,国内一级市场对行业投资的热情已经不如以前,叠加疫情的影响,以及舆论对柔宇的争议,柔宇能否顺利在国内上市,上市能获得多高的估值及募资规模,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就折叠屏行业而言,技术本身尚未完全成熟,应用上无论是折叠手机,还是其他的相关电子产品,多停留在样机阶段,仍处于市场培育期,真正大规模推向市场并被市场接受的只是凤毛麟角。

不过,业界和消费者对柔性显示行业的期待很高,未来的上升空间显而易见,依然是风口所在。 柔宇现在选择到国内上市,是推动量产、抢占赛道有利位置的必然举措。

但是,公司未来能否借助上市的东风,打消外界对于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商业化落地的种种质疑,提高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柔性屏产业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梓淇BT

财经原创文章

返回顶部
跳到底部

Copyright 2011-2024 南京追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31119号-6 乌徒帮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open开发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